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超有個性的帥哥jeter!

2009/12/21




早上五點,老公要出國開會。好冷的天氣,從溫暖的被窩爬出來準備早餐真是一大挑戰。平常睡到六點半才隨著小孩起床的jeter,一聽到廚房有聲音,也起來叫著要上樓湊熱鬧。上來後,迷迷糊糊地走到大門,叫著要出去,我告訴他:『太早了!時間還沒到。』,無奈實在太愛睏了,他就睡眼惺忪地趴在客廳地毯上,繼續睡回籠覺去了。『啊!jeter 真的聽得懂人話ㄟ!』,老公很訝異。





其實,早就知道,jeter聽得懂話,但聽不聽話,就隨他高不高興了!平常叫他『拿玩具』,他就會去客廳,他的專屬玩具籃裡挑玩具來跟我玩;說『去找朋友』,他就跑到門邊等著。只有在外頭追狗或叫他stop 時,很容易給你出槌。偏偏那些都是重要時刻ㄟ!

養那麼多隻狗的經驗,碰到jeter,簡直是大翻盤。他就是『老子想甩你時,你才有得跩。否則,一切免談!』超有個性的帥哥男!犯錯時罵他,他比你更兇;不理他,他也不會來求你;等到我離開家一陣子再見面時,他又很熱情地耳朵貼到後面,搖著尾巴,興奮地狂咬我的手,以示情深。難道真的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嗎?我可是很愛這樣有個性的 jeterㄟ!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音樂比賽

2009/12/8






孩子參加音樂比賽,我一向很不以為然。長時間準備考試曲目,所有精力只花在兩三首曲子上,教學上幾乎沒有新進度,似乎與學習目的有點本末顛倒。而且考前加課練習,配伴奏,都是家長額外的金錢負擔與壓力。直到自己的孩子要參加比賽,才真正嚐到箇中滋味,其實有好有壞。參賽可以觀摩他人的成績表現,給予自己更多學習動機,並磨練上台的勇氣與台風;且一段時間內只琢磨三四首曲子,考驗孩子的耐心毅力,樂曲也可以因此磨練到最極致,拉奏技巧可更上一層樓。但參賽的優劣好壞也得看孩子個性,我兩個孩子天差地別的性格,也在此次參賽準備過程中顯露無遺。


老大仗恃幾分才氣,又頗有台風,一向不肯認真練習;老二從小節奏感欠佳,但有著勤懇的學習態度,也一路練了上來。準備比賽,弟弟總是戰戰兢兢看著老師的錄影及譜上的筆記,一再改進,每天準時練琴。老大則是要三催四請,甚至吵到親子關係緊張,他才懶懶地稍做練習。老師的教學錄影,沒見他主動看過,拉琴全憑自己的 feelings , 音準節奏隨意就好,節拍器常常閒置一旁。偶或提醒他音不準,還會衝嗆你:『哪裡不準?最好是喔!』再加幾個衛生眼!有時真希望自己的耳朵不要這麼靈敏,就不會忍不住想出聲糾正。弟弟還會主動要求我陪練,哥哥就真的看他心情好否。幾次衝突後,總想:為何要如此與自己過不去?已經幫他找了最好的師資,花這麼多心力體力當車伕書僮,仁至義盡,他自己不肯下苦功,每次只想最後關頭才衝刺,碰運氣,是他自己應該擔心,為何是我在緊張?






哥哥指定曲考前三天還沒背起來,弟弟一個半月前就開始配伴奏修曲子了。說不要比較兩個孩子,但很現實地,腳踏實地苦練的弟弟,就是有穩定的音準與表現。而哥哥只想仰賴偶爾曇花一現的漂亮音色與運氣,總是十分shaky。就是這樣,哥哥比賽,連伴奏老師都替他緊張,不知現場表現會如何,一向從容自在的我也是為此罕見的胃痛。禪定功夫在遇到老大時,總是最殘酷的檢驗。而對弟弟,就反而要一直提醒他放鬆,盡力就好,上台不緊張能發揮平常的實力即可。






到了比賽前一天,兩兄弟在琴室飆琴藝,練到後來,哥哥拉弟弟的曲子,弟弟也去配哥哥的伴奏,看他兄弟倆這樣苦中作樂,也是趣事一樁。哥哥先比,隔天弟弟才比。參賽當天,細心的哥哥還在弟弟的門上貼了張要他加油的紙條,一下課,也趕緊打電話問比賽結果。知道弟弟拿了第一,可以繼續比全國,語氣當中似乎有些對自己的失落感,但馬上就跟弟弟熱情恭喜。兄弟因這場比賽,還能培養出戰友似的情誼,是額外的收穫。



比賽結果出爐,哥哥第五,弟弟第一,原是意料中:弟弟會表現的比哥哥好。沒想到,樂觀又容易知足的哥哥僥倖得名,更是洋洋得意。總覺得他的音樂性雖然不錯,但很多基礎的技巧還是不夠紮實。這次比賽結果,我想,又會讓他不改瀟灑依舊的練琴態度了。



其實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一直與孩子討論提醒的,就是一個學習態度與面對目標的企圖心。有幾分努力,就有幾分實力;只想憑僥倖,拉奏幾個漂亮音色加分,靠運氣,是我很不以為然的學習態度。不勤懇雕琢,再怎麼璀璨的寶石也永遠只是個有潛力的普通礦石,總不能永遠自我感覺良好的自己催眠著。學習樂器的訓練過程,不就是在教導孩子如何勤勉任事,如何面對難關突破自己的瓶頸嗎?這些點點滴滴的琢磨功夫,不知老大何時才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




事後想想,看著站在台上表演的兒子們,一路陪練走來,有這樣的成績也很不容易了!也許,該放下的,是自己對老大一直覺得他還可以更好的期待吧!作父母的,有時也真的該放手,如果現階段他自己覺得這樣就滿意,為何我一直要push 他努力到極致呢?而已經很努力的弟弟,反而要一直教導他不必太認真,要放鬆relaxed,盡力就好,因為他真的超乎我對他的期待值太多了。原來,這些都是與我自己對孩子的個別『期待』有關的課題啊!




決定放下對老大的期待後,自己輕鬆了許多。從現在開始,以歸零的眼光欣賞他。晚上去大遠百的大戶屋慶功宴時,跟他分析,能在短短一兩秒鐘內把剛失手的快速音群再拉正確,是很不容易的;而一向太嚴謹的弟弟,這次拉琴居然也有一些融入旋律中陶醉的肢體動作。比賽過後,雲淡風清,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兩兄弟的好感情,不因比賽結果受影響。這是最安慰的了!




上天給我機會養育兩個性格在天平兩端的兒子,是要考驗念教育的我的final exam嗎?這科考試,還真的很難順利過關呢!


維愷小提琴比賽實況連結
維哲大提琴比賽實況連結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行禪狗緣

2009/11/30







從小因為父親愛狗,家中一直都有狗相伴。媽媽的嫁妝狗是一隻白色狐狸狗,叫「萊西」,小時候的相片簿中有好多她的baby們照片,跟著我們兄妹三人一起成長。後來又陸陸續續養了米克斯beauty,日本梗犬咪咪,拳獅狗,喜樂蒂,臘腸狗wondorei,西班牙獵犬nico,及暹羅貓喵咪。其中nico 陪伴著我度過整個大學時期,直到我結婚出國,生命中才少了狗的相伴。



那時每次從美國打電話回家問候爸媽,nico都會心電感應似的,在電話鈴聲響起前狂吠,媽就會知道是我打來的。常常媽寄來的家書與照片中,看見他倆老與一隻狗單獨在台灣過活,就忍不住淚流。 Nico活了十八年,從他離開後,就不曾再動念想養狗了。



孩子好幾次吵著要養狗,都因為老公不贊成而作罷。我也自私的因為不想再嚐失落之苦,站在老公這一邊,不斷地提醒孩子們養狗有多少麻煩事。直到有一次,在社區行禪,一隻虎斑流浪狗,一路亦步亦趨的跟著我走了近四十分鐘,我心想:
「若你真的跟著我走回家,我就養你」,沒想到,他還真的跟著我走到家門前,這下我才驚覺:「糟了,都還沒跟杰報備呢,怎麼辦才好?」給了他水喝,正在傷腦筋時,剛好鄰居太太們經過,笑說怎麼偏心不跟她們走,狗狗就跟著離開了。傍晚再在社區找牠,就再也找不到了。這是結婚後第一次動念想養狗。



後來愷愷進入青春期,相處教養上頗多費心,請教老師時,他曾提及可考慮讓孩子養狗,長養慈悲心,這下更讓我鬆動了不再養狗的決心。想想自己的青春期,鬱悶難安時常常牽狗外出散心;也許在國中繁忙的課業中,愷也可以像我一樣,有狗可以解悶。於是和愷愷商量多次,養何犬種,上網查資料,與如何分配照顧工作;這些杰都很不以為然。家中就自然分成兩隊,杰與仔仔不贊成,我與愷愷很熱衷。經過四個多月的research與冷靜考慮,柴犬 jeter 終於走入我們的生命中,成為家庭重要的一份子。









現在每天早晚兩次,jeter都會跟著我一起行禪。 走到屬於我的『哲學之道』時,jeter就會找個地方坐下等我,牠自顧自的吃路邊的草,或望著遠方來來往往的人車,讓我自在地走路行禪,待走完三步心經時,回去牽起放在地上的狗繩,再一起走回家。這段特別的默契與時光,是jeter與我心心相印的時刻。感謝他,我才能精進不懈,也因為有他,家中多了許多的歡樂與互動。每每看下課疲累的愷愷,與 jeter 攪在一起玩到樂不可支;維哲下課時跟Jeter玩球及飛盤、一起抱抱睡覺的深刻人狗情誼,就深深覺得:養狗真好!連最反對養狗的杰,都被jeter的魅力無窮所收服,疼他疼入心底。




現在我們的family,是有狗階級了!因著jeter,認識許多社區的狗媽媽狗爸爸們,也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交了許多愛狗的朋友,世界又變寬闊了許多。這一切都要感謝jeter了!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清大後山遛狗行

今天早上,匆匆忙忙送兩個孩子上學後,本以為老爺子會照常出門上班,我也一如往常帶 jeter在社區遛狗行禪,沒想到他一時興起,邀約要不要帶狗狗到清大後山走走?有點懶,但又想:難得他有這種興致,偶爾兩人一狗,約約會也不錯,於是帶著 jeter 各開各的車到清大走走。

早晨的清大後山,人少幽靜,放了 jeter 讓牠隨意閒逛,沿路牠開心的東聞西嗅,忙得不可開交。臉上的表情,真的看得出來,超級愉悅的!就像癡心父母一般,牠的開心,就是我們的歡樂!



走了一小時,各自回原來的生活軌道,杰去上班,我與Jeter回家。然後,牠就睡成這付『爽』樣!






狗狗的容易滿足快樂,由此可見一般。人,真的可以學習狗狗的單純,這樣,又怎會有憂鬱症的可能呢!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Solo Walking 行禪心得

2009/10/25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 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佛。

 觀自本心,不住法相。

 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故名禪定。

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六祖壇經……


自從2005年,黃老師在竹林寺院親自教授Solo Walking 行禪的方法(慈悲喜捨、阿彌陀佛),走路,便成了一件令人期待愉悅的事。尤其自己的根器,動中禪(氣功、瑜珈、太極)比起靜坐,總是較容易讓身心安頓,而人一天走路的時間佔多數,若能在行走當中充分覺知,妄想雜亂紛飛的時刻就能相對減少許多。

一個新習慣的養成,依心理學的法則,需要至少21天連續的培養與保持。剛開始腳步要和呼吸配合,走第一階段的solo walking時, 著實花了一段時間才能走到順暢無礙。有聲步的刻意focus, 無聲步的凝神,這樣專注的行走,就能走到指尖腳底皆有煖熱發脹的氣感。這純粹是身體層面的體驗。藉由走路行禪,就能達到氣功態的情狀。有時身體的寒氣就會打了幾個噴嚏排出。

接著走「心經」三部。剛開始走心經,一字要配合三步,常常會因忘記背到哪而從頭再來。而過程中,也會有急躁、自責、過度要求完美的自我認知。就這樣一次次,提醒自己「沒關係,再重來」,體認「唯有能對自己寬容溫柔,才能真正對他人同理接納」的道理。心經走到順暢,字字句句有如醍醐灌頂,像是對深藏在無明習氣中的自身佛性,聲聲呼喚,讓自性光明不再被昏沈覆蓋,許多對心經的體會,也能在行禪中有更深的印證。

在走第三部心經時,往往呼吸已調節到細微精深,周遭環境的風聲蟲鳴鳥叫,自己的呼吸腳步聲,清晰細膩可辨,兩手的擺動,有如畫半圓弧般線條流暢,輕鬆自然。手掌心勞宮穴,腳底湧泉穴,皆有明顯的躍動感,腳步走路的重心逐漸往腳內緣集中,與平時走路容易外擴不同,感覺整個人的氣是往中脈集中,回歸中心般螺蜁狀氣息流動。氣是由後背督脈上行,再由前胸任脈下行,如此循行不已。身體關節有氣結處,有時也會有氣流貫通似的霹啪聲響。眼神也由剛開始時的容易飄移,到逐漸定睛凝望遠處樹梢或高空雲影,周遭景象如意識流電影手法似的流向後方。也常常會閉目凝神,走上一段路,卻不會驚疑恐懼,害怕踩空,盡情享受“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輕鬆自在。曾有幾次,感覺腳底步步蓮花綻開,隨著呼吸,由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到眉心輪的明亮光暈,連結頂輪及其上方的白色光球,像是接通宇宙能量般的循環不息。此時自然會舌抵上顎,口生津液,額頭放鬆,走到身形輕盈,心靈輕安,欲罷不能。一切似乎是回歸到最原始的起點,還原本來就存有的輕安狀態。




到最後階段,走入『慈悲喜捨,阿彌陀佛,心淨佛土淨』的四句一循環。許多時候,習慣會成為慣性,而流入毫無覺知的疲態裡。這個階段的行禪心法,就能讓腳步因奇數步法而心更敏銳,不會因太過規律的模式而墮入昏沈。走到這階段,心的靈敏度會更提昇,身體也因近三十分鐘的行走而輕盈放鬆,整個身心鬆坦自在,似乎真的進入心淨佛土淨的極樂境界,額前靈覺光明,融入與周遭環境無二無別的合一歡喜,身體的界線似乎溶解,與天地相容,reconnect般的寂靜祥和。此時若急行闊步,會有御風而行的快感,身形輕盈,心靈舒暢,好不快活!


而這一切身心的感受,並非刻意導引,而是自然而然發生,我只觀照現前當下所呈現的這個身心,注意到它的存在,升起,消失,卻不落入汲汲營營追求殊勝境界的重現。讓一切身心變化,就隨每一次行走的情境因緣遷流變化。






當然並不是每次的行禪都能有如此身心合一的境界,有時也只是走了四十分鐘,並沒有特殊的感受與身心變化,此時就會提醒自己,隨緣自在,不強求,每次的行禪都應有不同的無常變化光景。 『簡單的事,重複的做』就可以讓長時期習慣於往外奔馳攀緣外境的紛亂心念,漸漸在每日行走的練習裡,由於專注觀照一段時間而靜定許多,轉化成能補充每日面對處理生活瑣事所需的精神能量。所以行禪這法門的好處就是,即使沒有境界出現,至少身體也走路運動到,心靈也靜心觀照到了。





對我而言,solo walking能走成生命的好習慣,是因為2006年有機會全家隨先生赴美八個月,生活簡單單純,就能很專心地把行禪走成生命的必需品。到後來,時間一到,一有空便會想要出門去走走路,行行禪。因為身體真的會自己要求對它有益處的活動:就像定時遛狗一樣,也得定時去遛遛自己這付身心。





在這繁忙的世間,能在腳步行走中就能體驗禪定的喜樂平靜,對我而言是最方便的修行法門了!簡單的行走,過程中許多對事情的執著,情緒的起伏,也就自然能放下,平常心以對,因為能體會到採下的每一步都是新的開始。行禪間,腳步與大地連結所產生的grounding(根植大地)感,踏實的走在藍天綠地之間,讓天、地、人三極之道能整合為一,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哲學之道,面對大自然裡的樹林,隨風飄移的雲影,以最謙卑的心臣服於天地之間(surrender)。身體是靈魂的殿堂,藉由禪定的訓練,藉假(身)修真(心),solo walking, 就是個看似簡易入門卻能深入自性的方便法門。

感謝善知識黃老師的引領,讓空性的修證,能以此止觀行禪法來轉化頑強習氣的我執為開放的覺知經驗!也願有緣習得此法門的同修,都能視如珍寶的持之以恆的修習,以一己的心性光明,點亮周遭的人心明燈!

p.s. 以上圖片為好友陶藝家吳泥的創作。吳泥網站
海邊是Santa barbara's butterfly beach:常在那裡望著夕陽行禪。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婚姻道場

2009/10/19

最近王雪峰的新聞天天上演,同學六年,見她今日如此,真的不勝欷噓!身為女人,學運領袖,政治明星,最年輕的國代大表,三屆立委,一旦進入傳統的婚姻架構,只因不孕不擅家務,面對強勢的婆婆,讓一向伶牙俐嘴的她說只能隱忍?中學時代的苦讀備考,進入台大的最高學堂,面對真實人生的磨練,居然會心智退化成childhood? 先生暴力相向,長期離群索居,白髮蒼蒼的昔日同學真令人心疼!這一切,是否該讓女人深思:婚姻,真的是唯一的選擇嗎?一旦因緣變化,是否該勇於放下,不再逃避,選擇另一條能自我實現的道路?

進入中年,周遭朋友婚姻有狀況的不在少數,離婚、外遇、婚變、甚或還在困境中掙扎奮鬥者大有人在。對於女人而言,至少五年級生,婚姻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人生選擇。進入婚姻架構,如果沒有持續有自我發展的覺察,努力自我經營,只帶著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的心態,想要長長久久恩恩愛愛地過生活,自然會在過程中受苦掙扎。


結了婚,進入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張羅;有了孩子後,教養照顧更是費心費力。也曾想過,念到碩士,在家相夫教子,當全職家庭主婦,是否對不起自己及盡心栽培的父母?在嘉義帶孩子去公園玩耍,常常是與老一輩的阿公阿媽或菲傭同在。更多的是長者熱心詢問:『讀這麼多書,在家帶孩子,不會太可惜了嗎?』如果夫妻吵架,再涉及經濟能力的高低比較,真的是對自己充滿問號與貶抑:這樣的為婚姻家庭犧牲,值得嗎?有了孩子後,婚姻常是忘了經營的;哺乳的勞累,家事的繁瑣,體力精力全是focus 在小孩上,面對全力衝刺事業的先生,只會責備幫忙不夠,日子就在怨懟懊惱中度過。

也是父親的重病往生,讓我的人生有了重大的轉捩點。在生死關頭之際,還會有什麼計較得失?人生重要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面對自己當初對婚姻或事業的選擇,是否該盡責努力過,才能重新思考另一種可能?逃避、歸罪他人、自怨自艾、是最輕易也最不負責任的。一念之間,決心好好承擔起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一直以來很沈重的心理負擔,一下子就變成了甜蜜的感動。

 
Posted by Picasa


放下知識性的傲慢,謙卑的在日常行住坐臥的婚姻道場裡修習,好好經營自己,自然就能好好疼孩子,愛先生。自己生命的存在意義,在周遭親人的生命完好裡也同時完成,這一切並不是無法兼顧,相互抵觸的。佛法的熏習,解除了許多作繭自縛的我執綑綁,漸漸地作為一個家庭穩定軸心的輕鬆自在媽媽,也轉化了緊繃的家庭雰圍。把家庭主婦當成一個全方位的人生事業來經營,年終評鑑(annual evaluation)由家人的幸福快樂指數來衡量,自我肯定不再來自外在的resources,而是由自心的輕鬆自在程度來定奪。誰說自我實現不能在家庭主婦這個角色裡完成?其實是,真正的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是無論你扮演何種角色,都能很真實地與內在的自己連結,只要很認真地盡責努力過,問心無愧,即使因緣變化,都能有勇氣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此思惟,也就無所謂犧牲奉獻,因為家庭也同時在成就自己的成長,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生活道場呀!

我相信,只有內在完整健全的自我才能在人際關係裡健康的give and take,否則,一再的往外尋覓所謂的靈魂伴侶(soul mate)只有永遠的失落與哀傷!一旦選擇進入婚姻,組成家庭,就要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與重擔,只求安全感的歸宿卻逃避責任的擔待與付出,終將成為碩大的沈重陰影讓你無處可逃。

當然,當無常因緣變化來臨時,也要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選擇一條與自己內心真實情狀相合的道路,不委屈自己,也不因對未知的疑懼,而放棄對未來的希望。無論何時,當下現前這一刻,永遠可以是新的開始與願望。

祝福雪峰早日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也願同在婚姻道場裡修行的朋友,都能圓滿無礙!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愛上瑜珈

2009/06/29


Posted by Picasa



我的瑜珈初體驗,始於1993年在加州Goleta附近的Gym.。

在美國,到GYM做WORKOUT是非常自然平常的。GYM提供種類繁多的運動課程,有有氧舞蹈、STEP、hiphop、funky dance …….,當時年輕以運動為主要訴求,第一次上到瑜珈課,只覺得這種算得上運動嗎?可一堂課下來,也肌肉酸痛到不行,但卻有種很不一樣的feeling。運動完,除了流汗的快感外,還多了一種寧靜的感覺。就這樣,一直到1995懷孕前卻也只維持一週一次的練習量。

2006年7月 帶孩子到加州Santa Barabara的八個月期間,白天送孩子到Christian School Summer Camp之後就到downtown的Santa Barbara Yoga Center上課。


Santa Barbara Yoga Center
http://www.santabarbarayogacenter.com/photosSBYC/photossbyc.htm

SBYC是當地很有歷史的瑜珈中心,提供各式各樣的瑜珈流派課程及師資訓練,座落在市區大樹公園(Alameda Park)旁。SBYC有一個program, 就是一個月繳交USD$170,隨便你上多少堂課都行。我就好像進入瑜珈的大觀園,盡情體驗各式流派的教學課程。課程依程度分level 1,level 2&3,自行評估程度上課。這期間接觸了拙火瑜珈(Kundalini yoga)、阿斯坦加瑜珈(asthanga yoga)、陰瑜珈(Yin yoga)串連瑜珈(viniyasa flow yoga), 復原瑜珈(restorative yoga),艾氏瑜珈(Iyngar yoga), 及輕瑜珈(gentle yoga)。

也是剛好杰那一個月需回台主持會議,不在美國,我一週五天,每天真的早晚兩次去報到,一天做三小時瑜珈。一個月下來,身心就產生極大的變化。除了身體線條與肌肉重新arranged過,更有型,對瑜珈體位法有了更深層的體會。

每堂課,每個老師,在體位法的安排連結上,雖有側重的不同,但一定有其規律可循。依天氣溫度,月的陰晴圓缺,都有呼吸法的不同,體位法以站立或坐姿開始也有不同。這跟我以前在台灣所學,一套姿勢做到底的固定教法很不一樣。原來瑜珈是個有機體,跟宇宙日月的運行,個人內在的韻律,都得有相互呼應的作法。長久以來,追求肢體的柔軟度,卻忽略肌耐力的建立,在美國的瑜珈學習上剛好補足了這一部份。尤其是阿斯坦加瑜珈的鍛鍊,從拜日式開始,就build up 肌耐力與core strength的部分,讓整個人能量都輕盈了起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方世界的瑜珈學習經驗,居然很有東方韻味。除了環境的擺飾,有菩薩的座像,焚香的薰習,在每堂課的開始,一定有靜坐梵唱OM,及攤屍大休息式時精油的嗅吸及按摩,和課後將一堂課自我修練所得的身心平和,祝禱迴向給自己的親友與祝福世界和平的心念。瑜珈,已不再是個人體能的鍛鍊而已,而是能將小我與大我連結的一個工具,經由瑜珈修練,將自己與宇宙連結融合,每次呼吸的運作,就像將自己的身體變成真空管道,讓大自然的能量流過,由自身心念的清淨,再回歸周遭人事物的圓融,形成一個意念的環保cycle.

每個老師都時時給予正面的肯定與鼓勵,不是要求你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高階體位法,而是對於在這個pose裡個人展現的能量給予回饋。常常老師在妳身旁輕輕指點或示範,便能讓妳有超越的勇氣去嘗試挑戰自己的comfort zone.我所遇到的美國瑜珈老師不像在台灣,常常是以年輕貌美身材曼妙為主要訴求;有四十好幾的,也有又壯又胖的衝浪選手,有作家、藝術家背景的,也有為身心障礙兒童免費教學的愛心老師。他們常常是以瑜珈為副業,卻都受過兩百或五百小時以上專業師資訓練有證書的老師。

在一個月的all you can do 的瑜珈課survey 後,我開始只上Denise Zaverdas 的level 2&3。她的課有舞蹈的元素,阿斯坦加瑜珈的基礎。每次上課開始的冥想, 會有她自己的設計。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她念了一首詩,要大家冥想自己就是溪流中的一艘小船,隨著體位法的串連變化,就像船流經不同的地形地勢,如何cope with周遭環境,如何在到達終點時安靜入港,整個課程讓人有驚豔的感受。原來瑜珈也可以像寫作或編劇一樣,有自己的創意與設計!


隔年暑假再去上兩個月的課,遇到 Denise,發現她的課程在編排及時間的pace上有了蠻大的變化,更沈靜也更有穩定的能量,與她交談後,她很高興我的覺察驗證了她這段期間個人的成長與變化。

美國的瑜珈學習經驗讓我在身心合一的目標上有了更具體的認證與進步。回到台灣後,靠著當時的筆記,常常自己在家練習;YOGA就是union, 連結合一,
體位法、呼吸法、梵唱、冥想、靜坐及奉獻的心念,其實就是讓這個小我經由這些修練,反璞歸真,回到最初原始的狀態,與宇宙大我連結,進入合一無分無別的圓融空性,讓一切二元對立的分別意識消融於每次呼吸的覺察中。雖然不是每個時刻都能保持這樣的清醒與覺察,但是以此期許與自我提醒:在每個當下經由呼吸的覺察,回歸自性,回歸清淨、無染、善良的心靈!而由於自我的歸於中心(centering),帶給周遭有緣的人們安定的力量與信念,充分發揮自己此世存在的價值,以回饋天地之恩!


Posted by Picasa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渾沌低潮期

2009/10/15

 
Posted by Picasa



近來進入了Jack Konfield “踏上心靈幽徑”一書中所提到的靈性週期中的低潮期:
親子關係的緊張,提不起勁的功課進修,方向感的迷失,百無聊賴的怠惰。也許是立秋節氣的影響,也許是經前症候群的症狀,總之,就是渾身水氣腫脹的虛弱。一向柔軟的身體居然也會急性肌肉炎(五十肩),一提重物瞬間右手失去動力,完全不聽使喚,開車打方向盤都有困難。修養了一週,發現身體的右側(理性)似乎有過度使用而失衡,是否長久以來硬撐了太多時刻了?而身體發出訊息在提醒我該好好靜定下來。


每天的行禪還是在進行,呼吸的覺知也還在,就是渾沌的狀態依舊。看著它,會持續多久?不知不覺一使用電腦,就又虛度許多時光。


愈是這樣,愈是提醒自己,要安住在現前當下,不責備,不抗拒,不批判,不要在現前的混亂中再增加太多應該如何的壓力,就這樣看看,還能如何變化吧!


於是近來頻頻上facebook閒逛,悠遊天涯若比鄰的網路世界,才驚覺原來孩子沈迷的這個世界是多麼精彩豐富!是否自己得走入這個世界才能體會:時間限制,實際上是有困難的?維哲看我這樣,就“機會教育”我:「媽,看來,應該換你要告訴我密碼,由我來控制你使用時間喔!」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除草隨想

2009.9.17



Posted by Picasa
昨天下午,一個人在自己家前院整理花園,整理出五大袋的雜草。

幾次請人幫忙整理後,總是心想:這麼漂亮整齊的花園,這次一定要好好維持住。偏偏時日已久,大雨過後,野草滋生蔓延,漸漸就又落入任它自生自滅的混亂狀態。花草若有情,必定也很怨我如此輕易放棄吧!到後來,怡情養性的心靈花園,雜草叢生,亂到一個程度,連踏出去停留的慾望都沒有,漸漸變成了年幼jeter的便便樂園。現在成年後的牠不再在花園如廁,卻每天在花園曬太陽,看行人,彷彿成了牠的私人地盤。



Posted by Picasa
昨日終於下定決心要親自動手拔草,不再仰賴他人幫忙時,心情篤定多了,邊拔草,邊想到佛法裡談到的:人的八識心田:阿賴耶識,又稱第八意識,裡頭含藏著各式各樣累生累世所積集下的習氣種子,有善有惡,時節因緣一到,就有因緣和合而生的種種境遇出現。有形的雜草可以藉手拔除,無形的我執煩惱等心靈的雜草,如何在生起之時,就能明辨而斬草除根呢?又如何讓善因增長,惡緣不生,讓八識心田能漸漸修成淨土?

苦行僧似的,汗流浹背地除著草,心裡所想到的,卻是近來與兒子的種種互動。老大典型的青春期脾氣,常常令我無法招架。互動中,若擦槍走火,不免落入惡性循環。謹記「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時時提醒自己,每一次自己的脾氣發作,就是又再demo一次如何情緒管理的實例,如果自己已經邁入中年,依然無法自我覺察與轉換心境,又如何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這樣靜定覺察的功夫?是否該給他時間,給自己空間,先handle好自己呢?否則豈不是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新的負面種子?情緒是一時的,情感是永恆的,衡量得失, 在情緒生起的當頭,若能體認這只是一時的現象,不要卡在那一點,或是離開現場,或是回到呼吸,讓情緒的浪頭波波度過,靜待風平浪靜的一刻。也許,衝突次數就能漸漸減緩了吧!

於是我就在拔草時觀想:去除人我彼此之間負面的互動因素,不要任由心中的雜草蔓生到無法處理的地步;如果每天或每隔一段時間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除除心中的種種習氣雜草,維持一畝寧靜清淨的心田,就不必像現在一樣,忍耐雜草叢生的亂象,而抱怨不已了。

種種人際關係中,是否也是一樣?去蕪存菁,是時時刻刻的功夫。假手他人,只能有短暫的光景,維護保養,卻是天天的功課。

常常,不想重複自己原生家庭痛苦的爭執模式,轉而費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卻常常在無意中copy了從前的習慣: 對著孩子要求,批評與比較。過去婚姻低潮時,一心只想把孩子照顧好就好了,雖不知,夫妻兩感情不睦,孩子總默默承受著大人暗潮洶湧的情緒,受傷恐懼著。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得把自己先照顧好,與最重要的另一半經營好關係,孩子才不會copy我們的情緒模式,帶到他們未來的重要關係中。突破命運的綑綁,就是來自這樣的覺察與自我省思:整理好情緒環境,不讓惡因種子有滋生的因緣條件,慢慢拔除煩惱障礙,清理出一個芬芳的心靈花園吧!

現在的父母常把孩子當朋友般述說或討論夫妻間的情事,以為孩子能瞭解,進而諒解夫妻吵架的原由;卻不知,每一次的夫妻爭執,都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一個害怕父母失和的恐懼種子,即使事後有解釋清楚,但當時的情緒感染,畢竟有印刻imprint的影響。孩子的早期情緒記憶又是那麼地驚人,事後他只記得恐怖害怕的雰圍,不會懂得大人之間的錯綜複雜。如何好好的吵架,吵架後如何好好的和解,不是大人自己說了就算,情感上要真的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兩人之間即使有爭執還是彼此相愛的,才能跳出命運複製的窠臼。孩子的暴烈脾氣其來有自:懺悔過往的無知任性,在孩子小時候所種下的惡質種子,現在要勇於承擔,好好悔過,帶著這樣的體會與認知,希望自己從現在起,情緒的起起落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好耕耘自己的心田,心淨佛土淨,隨而能讓孩子也能享有安穩的情緒淨土吧!


Posted by Picasa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我子維愷

2009.9.9

前幾天,為了愷愷上網的事(因上網時間我們有限制,結果上網沒多久,又斷線當機,他覺得自己權利受損而大發脾氣。),母子倆著實好好吵了一架。隔天早晨六點鐘,我依然起身為他準備早餐,只是還兀自悶著,不想理他。他反倒心平氣和,說不用幫他倒喝的,他自己準備好了。臨出門前,還很sweet的跟我說bye-bye。

怎麼是這樣呢?近來好像只要有親子衝突時,如果他著實發了頓脾氣,好像宣洩鬱積久了的壓力似的,事過境遷後,反而雨過天青的清清朗朗,又恢復了那個可愛體貼的小愷愷。宣洩過後,情緒垃圾倒光了,就神清氣爽了。這好像就是要我們作父母的,給他個boundary,否則他怒不可遏,摔東捶西,都無法消氣。


本來我與杰兩人聯手,進去他充滿憤怒能量的房間,想好好說教一番,卻因看到他那怒目睥睨的眼神,自己也有了情緒。他的這個眼神,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去年上國一時,原本疼愛他的導師,被他這樣瞪過一次,就幾乎快放棄他,好幾次費盡心力的親師溝通,說他不是有針對性,只是情緒上來時就是這樣,但老師還是很在意,溝通無效只好轉班。

也許是天性使然,從小他只要一哭,或生氣,堅持度都非常高(兩歲時做過Stella Chess & Alexander Thomas的先天氣質檢測, 在情緒強度、持續力、精力、及社交能力向度上都很高分);現在進入青春期(人生第二個terrible two),情緒控制更是我最費心的部分。擔心他這樣的火爆脾氣,傷了自己也賠掉人際關係。多少次好言相勸: 與人相處,不要這麼多的意見批判,總是卡在一些不舒服的點上,自苦苦人。 無奈這種習氣,即使是我們成人也很難完全克服,何況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發展他的自我認同,建立自我形象,想要擁有自己的opinion?

杰說那天晚上,本來他也很生氣,但一瞬間,覺察到自己對學生都比對兒子有耐性,又深刻地感受到愷內心無法自我平復的憤怒的苦,整個人就柔軟了起來,就在那時,他也覺得愷愷的眼神也軟化了下來,於是拍拍愷愷的背要他去洗澡(先前他是碰都不讓人碰的),衝突就此告一段落。當杰在述說這一段時,我眼眶馬上就濕潤了起來。我也很能同理這種情緒,但當性格相近的母子兩人都在情緒的當頭,我只陷在”怎麼教都教不會呢?萬一瞪到不良少年,命都沒了,還耍什麼個性?”的焦慮中(近來多起的社會事件,不都是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就沒了性命?),無法平靜下來,只好離開現場,讓杰去收拾。

面對氣質性格跟我較相近的愷愷,往往我看到的是自己過往的影子(自視甚高,批評論斷,衝動,自以為正直,善感細膩),急欲想更正,想教導,不想他也因這樣性格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同樣的苦,卻彷彿是在照照妖鏡般地歷歷在眼前看著歷史重演,愈加對愷的缺點無法接納與寬容。我對他明顯的缺點的不能容納,是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對自己的全部面向無法真正全然接納?常常跟他講著講著,彷彿是在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與叮嚀似的,陷入沈思:是否當我真正能完全接納自己種種的不夠好,不夠完美時,我才能真切地看見他的天生氣質,就是那樣剛好的適合他? 而能放心也放手呢?


Posted by Picasa





近來在讀 孩子需要的九種福分-古老猶太教的教養智慧 ,裡面提到孩子的叛逆行為不過是忠於自己的天性,為人父母能給子女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研究他的氣質,等到熟悉時,再想辦法加以接納屬於他自己的獨特與平凡。而為人父母,最大的盲點,就是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 special,很難去接受他可能只是 ordinary 的 judgment; 而孩子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達到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雖然常常自我提醒,不要預設標準的看待孩子,有時還是難免有過於pushy 的要求-要他人際關係上的圓融、生活規律的遵循、自我情緒的管理。往往在親子關係緊張時,看看他小時候的照片,憶起那些甜蜜記憶,才能繼續有動力前進。

Posted by Picasa




紀伯倫先知,提醒為人父母,孩子只是經由你來到世上,我們只能視他們為箭,把弓拉滿,朝著我們覺得適合他們的標靶射出,過程中,除了提供適合的情緒環境,必要的情感支持,真的也很難再施力些什麼。


ON CHILDREN


And a woman who held a babe against her bosom said 、Speak to us of Children.
And he said:
You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r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以此詩自勉,對愷愷,要有越來越多的溫柔與欣賞,畢竟,他是我初嚐母親角色的實驗品,過程中的生譅、無知、與傷害,全是成長的痕跡,一路走來,我們都在學習,而藉由他,我也才能看見自己許多的自以為是的盲點與進步的空間。我子維愷,也是我最真實的老師呢!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綠房子開幕式!

2009/9/3

綠房子今天開幕式!易經課李老師來了,唐傳義也隨妻出席,連姊夫, 就有三位gentlemen了!

這學期的選書是三明治中年俱樂部,貼切地反映了現階段大家所要面臨的種種問題。過去的選書是在心靈世界打下活在當下的基礎概念,現在則是返回現實人生道場實際作戰了。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精彩豐富的討論內容與歡笑淚水交織的情感分享。

姊夫出奇意外地頒發上學期全勤獎──造型新穎又現代的nordic不銹鋼製計時器,還有親筆寫的鼓勵小卡片,真令人感動!

 
Posted by Picasa



而沒有得獎的Tracy 拼命耍賴硬ㄠ,直呼她才最需要timer, 忘了姊夫是不吃這套的。No pain, no gain,Tracy有本事,這學期好好加油,準時出席了!

還有另一個得獎標準,都沒有人獲獎──體重加減五公斤。人到中年,第一個要奮鬥的,就是新陳代謝變慢,日漸發福的體態。有群體力量共同目標, 總比孤軍奮戰的好。不過上學期還是全軍覆沒。姊夫promise達到目標者的脈衝光獎項不知要擱置多久?由誰拔得頭籌呢?

因著李老師在場,開了瓶40%的Scottish Whisky, 讓一向不知酒醉為何的好酒量如純倒臥沙發。而下午酒足飯飽後能量充滿的李老師開始開講易經的人生哲學活用篇,引經據典(老子、莊子、參同契)的開導我們。首席助教姊夫與姊姊必須隨問隨答,才能接續話題。

常常望著八十歲卻永保赤子之心的李老師,臉上永遠流露著好似無邪嬰兒的童真笑容,要怎樣的無為智慧才能修得如此全然容納的功夫呢?李老師 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要靜坐以養禪定的心,練氣功以養健康的身體,針對我們的問題,一語中的地切中要害,而能不能攝受,轉化心念,奉行道德經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進而心開意解的過著知足感恩的中年人生,就看大家的個人造化了!

不過真的,人到中年,不僅目不明,耳不聰的情形還真的超嚴重。碧葭小姐,老師拿酒要她傳給我,「靜怡」聽成「敬你」,「參同契」聽成「散瞳劑」,「拿手機」聽成「叫小弟」,也太爆笑了!

本學期第一次聚會,就在李老師幫大家加持拍背,唉叫聲連連中,匆匆結束。

想起姊姊給我的生日祝福,是漸入佳境,我也深深這麼覺得!中年並不可怕。年華老去,青春已逝,就是「易與天地準」的自然現象。只要每時每刻,盡心盡力地活過就了無遺憾,就如達賴喇嘛對那位骨癌病患的開示:「人生有生就有死,重要的是,每天有沒有過著有意義的生活。」身為家庭主婦,我們的存在價值是否就是---每天能對上班的先生懷著感恩的心溫柔對話,對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相處與同在,靜定凝神的處理日常生活瑣事,一步一腳印地踏實生活著,呼吸著,這就是最實際的日常修行了吧!盼--隨著時日俱增,這樣的功夫能愈漸純熟,愈能氣定神閒地面對人生中的種種際遇,沒有太多我執的掙扎,只有更多承擔的勇氣。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happy birthday, 45's daphne

2009/8/27

早上一起床,就發現end table上放了一張維哲畫的生日卡。

 
Posted by Picasa



昨天晚上十一點多,他才與維愷兩人窩在房間製作,說是要在我生日的當天完成。杰說愷愷到一點多還沒睡,聽了好感動!孩子們親手做的卡片,是我最珍視的禮物。往往從他們的祝福言詞中,看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圖像。當媽媽十五年了,從抱著剛出生的愷愷在醫院怯怯自問:「從現在起,我是媽媽了嗎?」到現在,孩子稱呼我「猛媽」的從容自在,這期間,也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慶幸自己親手拉拔大兩個健康可愛,開朗愉悅性格的兒子!回想孩子小時候的難帶,多少夜裡的失眠難睡,體力上的不勝負荷,夾雜著相本上一張張孩子成長階段的歡樂紀錄,這應該是我壯年階段最輝煌的成就吧!

 
Posted by Picasa



今天在碧葭家,杰特地為讀書會的孩子與媽媽們演講 technical writing,說是為了慶祝我生日?還偷偷放了一張我的照片在power point裡來解釋什麼是好與壞的寫作方式(真尷尬!)。認識杰這麼久,還第一次聽他演講,蠻特別的feeling,尤其是全家聽課喔(還包括Jeter)!不過,還真喜歡他這個禮物:為孩子種一個種子,明白 technical writing 的重要性,除了具備專業技術外,還得培養溝通表達,邏輯推理,組織架構的成功 leader 的必要能力。希望這次演講讓孩子有些收穫,那就是杰給我最好的禮物了!(另外還有咖啡機ㄟ!)

與碧葭、秀香、如純在雅舍聚餐時,接到久未聯絡的靜蕙從美國打來的電話,及嘉慧年年細膩的記得與祝福,真的很開心。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與三兩好友相聚,閒話家常。在這個充滿無常變化的時代,珍惜每一個當下的平安幸福,真的是要好好感恩惜福!

四十五歲了,人生進入中年階段,對未來的自己,有怎樣的期許與規劃呢?
心的靜定,身的鍛鍊(太極與瑜珈),身心合一以期充分發揮個人自我存在的價值,把握機緣好好服務周遭的親朋好友,簡簡單單的生活著,將是我最大的祈願!

再願:有緣的親人好友,在這瞬息多變的世間,都能身心輕安,平安喜樂!

OM,Shanti, Shanti, Shanti, OM!
(Peace, Peace, Peace!)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慟!八八水災的省思

2009/08/15

慟!慟!慟!
自從2000年父親過世後,爸爸節總是帶著深層的孤寂在心底祝禱已往生的爸爸,同時也感恩還能有另一個父親(公公)可以過節慶祝。帶著孩子們畫卡片寫祝福的話,也成了家裡過爸爸節的routine. 然而今年的爸爸節,卻增添了令人心碎的難忘創傷!

南台灣的空前災難,除了是罕見的豪雨瞬間引發土石流,長久以來的人謀不臧、人們對土地的予取予求、任意開發,檳榔樹、高山茶樹的栽種、水土保持的忽略,再加上最近以來整個地球氣候的變異,超乎科技的預測,這一次徹底摧毀了人定勝天的自大與傲慢!家破人亡的一幕幕,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呈現在電視螢光幕前,政府無能,推諉責任,相對於救災人員殉職往生,災民的悲情哭喊,情何以堪?民間有情,熱情救災募款,各公司團體捐助物資,不落人後;然而這一切,何時才能讓我們學得尊重自然,愛惜環境,杜絕官商勾結的高山土地開發案,讓一切能回歸大自然原有的韻律,不再有人為的破壞與濫墾呢?

關心著新聞救災的進度,人員的搜救,往往望著電視,淚流滿面;不斷地問自己此時此刻,能做些什麼?除了捐助金錢(慈濟及世界展望會兩大較有救災行動經驗的單位),保持清淨心念的祝禱,誦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回向,菩提煙供,發願吃素(慈濟網站),盡自己微薄的心力,在此一悲傷時刻,永遠不放棄希望,集合眾人積極正面的心念,祈願南台灣受難的災民能有勇氣,面對未來,一切的苦不會白受!

災區先前美景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心靈瑜珈讀書會

2009/8/2

Posted by Picasa


心靈瑜珈讀書會開始於2004年年底。當初召集這個讀書會,是有鑑於身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與素惠學習瑜珈有一年多了。平時上完課,都會在課後閒聊一會兒才散。常常,親子的相處, 婚姻的議題,婆媳的關係,都是話題的重心。與其閒閒散散的漫談,不如找個時間聚集起來好好整理討論與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於是與秀玲組織了這個讀書會。

成員以一開始是以瑜珈課同學為主,聚會一個月一次,輪流在每個人家中舉辦。每學期選讀一本書,以心靈探索為主軸,再加以藝術治療的方法(如畫曼陀羅,心理測驗,雜誌撕畫),配合相關影片,來增進自我瞭解。大部分的成員都有自己的信仰與修練經驗,無論基督徒、佛教徒或無神論者,只要是有往自我內在追尋的伙伴,每次聚會都能帶給團體許多feedbacks。這幾年我們選讀了以下書籍:


1. 海之禮 Anne Morrow Lindbergh

2. 不逃避的智慧 佩瑪秋卓 (心靈工坊)

3. 生活瑜珈 Christy Turlington (相映文化)

4. 邁向另一境界 Clemens Kuby (台灣商務印書館)

5. 生生基督世世佛 一行禪師( 立緒)

6. 踏上心靈幽徑 Jack Kornfield (張老師文化)

7. 榮格與密宗的二十九個覺 Rob Preece (人本自然)

這期間,成員也歷經幾回變動,原則上以8-10人為限,是最適合團體進行的人數。而每個人帶給團體的,都有她獨特之處:如秀玲在視覺藝術上的敏銳,常常在分享曼陀羅的歷程,帶來許多洞見、素惠的冷峻幽默、嘉慧的婉約內斂、阿嬌的沈穩莊重、美慧的感性靈敏、瑛昭的有機生活概念、景星的悲天憫人,玉芳的理性邏輯、與淑靜的超然冷靜,都讓這個團體越來越有它自己的特色。

我們雖然每個月才聚會一次,一次兩小時,但也聚沙成塔地完成了近二十張的曼陀羅,每次在分享畫作時,總是驚見每個人內在歷程的豐富變化與色彩運用所顯現的潛意識世界。而大家面對生命的正向積極態度,也給彼此很多的鼓勵與影響。面對未來,期許大家在這樣的團體裡的真誠互動、相互扶持與心靈分享將繼續帶給我們更多的成長!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Happy birthday, Jeter Chang!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2008/8/8 家中來了一個新成員, Jeter Chang! 牠來時才三十六天大,(生日07/03).

孩子們好興奮,老公則是兩天不跟我說話。到現在,最愛 jeter的就是他了!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寵物與小孩,真是最好的一對! 有了Jeter,家中氣氛更歡樂也更有活力了!尤其是老二維哲,總以哥哥自居,滿足了不是家中最小小孩的心願。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Jeter有best friend 奇奇,是一隻哈士奇犬,只要一講到奇奇的名字,他就會四處張望,屢試不爽。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還有另一個好友柴柴,每天散步完都得到柴柴家隔著門相望一下才肯乖乖回家。
Posted by Picasa


Puffy 是Jeter第一個狗朋友,許多的第一次都獻給puffy: 第一次有朋友來訪,第一次出遊,第一次外出用餐.....
Posted by Picasa


有了Jeter,一天早晚兩次都得出門散步遛狗,生活中也因此多了許多狗朋友。

很快,Jeter已經一歲了,小帥哥,要好好繼續帥下去喔!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