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除草隨想

2009.9.17



Posted by Picasa
昨天下午,一個人在自己家前院整理花園,整理出五大袋的雜草。

幾次請人幫忙整理後,總是心想:這麼漂亮整齊的花園,這次一定要好好維持住。偏偏時日已久,大雨過後,野草滋生蔓延,漸漸就又落入任它自生自滅的混亂狀態。花草若有情,必定也很怨我如此輕易放棄吧!到後來,怡情養性的心靈花園,雜草叢生,亂到一個程度,連踏出去停留的慾望都沒有,漸漸變成了年幼jeter的便便樂園。現在成年後的牠不再在花園如廁,卻每天在花園曬太陽,看行人,彷彿成了牠的私人地盤。



Posted by Picasa
昨日終於下定決心要親自動手拔草,不再仰賴他人幫忙時,心情篤定多了,邊拔草,邊想到佛法裡談到的:人的八識心田:阿賴耶識,又稱第八意識,裡頭含藏著各式各樣累生累世所積集下的習氣種子,有善有惡,時節因緣一到,就有因緣和合而生的種種境遇出現。有形的雜草可以藉手拔除,無形的我執煩惱等心靈的雜草,如何在生起之時,就能明辨而斬草除根呢?又如何讓善因增長,惡緣不生,讓八識心田能漸漸修成淨土?

苦行僧似的,汗流浹背地除著草,心裡所想到的,卻是近來與兒子的種種互動。老大典型的青春期脾氣,常常令我無法招架。互動中,若擦槍走火,不免落入惡性循環。謹記「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時時提醒自己,每一次自己的脾氣發作,就是又再demo一次如何情緒管理的實例,如果自己已經邁入中年,依然無法自我覺察與轉換心境,又如何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這樣靜定覺察的功夫?是否該給他時間,給自己空間,先handle好自己呢?否則豈不是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新的負面種子?情緒是一時的,情感是永恆的,衡量得失, 在情緒生起的當頭,若能體認這只是一時的現象,不要卡在那一點,或是離開現場,或是回到呼吸,讓情緒的浪頭波波度過,靜待風平浪靜的一刻。也許,衝突次數就能漸漸減緩了吧!

於是我就在拔草時觀想:去除人我彼此之間負面的互動因素,不要任由心中的雜草蔓生到無法處理的地步;如果每天或每隔一段時間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除除心中的種種習氣雜草,維持一畝寧靜清淨的心田,就不必像現在一樣,忍耐雜草叢生的亂象,而抱怨不已了。

種種人際關係中,是否也是一樣?去蕪存菁,是時時刻刻的功夫。假手他人,只能有短暫的光景,維護保養,卻是天天的功課。

常常,不想重複自己原生家庭痛苦的爭執模式,轉而費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卻常常在無意中copy了從前的習慣: 對著孩子要求,批評與比較。過去婚姻低潮時,一心只想把孩子照顧好就好了,雖不知,夫妻兩感情不睦,孩子總默默承受著大人暗潮洶湧的情緒,受傷恐懼著。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得把自己先照顧好,與最重要的另一半經營好關係,孩子才不會copy我們的情緒模式,帶到他們未來的重要關係中。突破命運的綑綁,就是來自這樣的覺察與自我省思:整理好情緒環境,不讓惡因種子有滋生的因緣條件,慢慢拔除煩惱障礙,清理出一個芬芳的心靈花園吧!

現在的父母常把孩子當朋友般述說或討論夫妻間的情事,以為孩子能瞭解,進而諒解夫妻吵架的原由;卻不知,每一次的夫妻爭執,都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一個害怕父母失和的恐懼種子,即使事後有解釋清楚,但當時的情緒感染,畢竟有印刻imprint的影響。孩子的早期情緒記憶又是那麼地驚人,事後他只記得恐怖害怕的雰圍,不會懂得大人之間的錯綜複雜。如何好好的吵架,吵架後如何好好的和解,不是大人自己說了就算,情感上要真的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兩人之間即使有爭執還是彼此相愛的,才能跳出命運複製的窠臼。孩子的暴烈脾氣其來有自:懺悔過往的無知任性,在孩子小時候所種下的惡質種子,現在要勇於承擔,好好悔過,帶著這樣的體會與認知,希望自己從現在起,情緒的起起落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好耕耘自己的心田,心淨佛土淨,隨而能讓孩子也能享有安穩的情緒淨土吧!


Posted by Picas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