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給媽媽的一封信

2010/11/25



 

Dear 媽咪:


難得與您共度一個只有母女兩人的周末,從新竹回到中和,吃個日本壽司的午餐,在四號公園體驗MOA的自然療法,喝喝手工咖啡,再吃個大腸麵線加甜不辣當晚餐,隨即趕赴高鐵返家………對我而言,很難得在結婚後有這樣一個回歸單純女兒角色,沒有孩子家人在旁,只有母女兩人相處的周末時刻。雖然腳傷未癒,回家途中痠疼不已,但心中卻不斷浮起很多想對您說的話,就試試看能否娓娓道來講清楚些吧!



還記得去年有一次周末您來我家中小住時,我特地去租借【內衣小舖】與您一起觀看的事嗎?http://www.etaipei.com.tw/main/ShowBimg.asp?B=94455.jpg&R=0

四個高齡阿嬤,還繼續追尋自己年輕時或因感情,或因家庭,而未能完成的夢想。我試著引導您從電影裡樂觀開朗面對老年生活的幾個阿嬤的角度,看看現在的您還能做些什麼: 多才多藝的您,書法、水晶花藝、撕紙棉畫、日文造詣、唱歌,樣樣出色,可是自2004年患了憂鬱症開始,妳始終對自己沒有自信,自怨自艾,又封閉在身體日漸衰敗的困頓中苦苦掙扎,忘卻了妳生命中還擁有的許多美好(周周有兒孫相陪,日日有兒子共進晚餐,年年有家族旅行,上山下海,還到香港澳門過年.........) 隔日星期日中午,送孩子去樂團練琴後,只剩張容、我和妳,祖孫三代女性,在房角石餐廳裡有了段深刻的對話。我問妳看了電影後,有沒有一些感受? 敏感聰慧的張容,先說了她的想法,說很欣賞那些樂觀開朗的可愛老奶奶們追尋夢想的勇氣;待我再問妳時,妳先是冷漠地說沒有想法、忘記電影內容了,後來張容提到,"妳老是講這些喪氣話,會讓我爸爸很可憐耶",妳才鬆動防衛的心牆,流著淚問:"是我嗎? 妳哥哥是因為我才去日本的嗎?" 我想答案妳自己心裡很明白。

 


那天深度談話後,難得的心開意解輕鬆自在。送您去坐高鐵時,有孫女陪著,有女兒相送,您心情大好,也頻頻道謝,說大家都很孝順很好。也許現在的妳又會說不記得這些對話了,但這一幕對我而言,卻是歷歷如在眼前! 我以為這樣的一場祖孫三代的交心對話,會讓你有所感受,對哥哥平日的孝順與付出能有所看見,但顯然日後妳又落入自我綑綁的窠臼,對周遭的一切冷感以對,重演自苦苦人的戲碼。那時哥哥一人赴日本短期研習,刻意拉開時空的距離,希望你們彼此間的僵局能有些改變。與妳同住這麼久,處女座的哥哥負責認真,對妳一切的醫療、就診、用藥,甚或情緒細微的變化,都細心安排紀錄;即使如此,妳卻常常習以為常地對哥哥發脾氣,任性說些情緒性的負面話語,傷害彼此。我相信心底深處您是知道的:哥哥心裡的沉重,與妳息息相關,卻常常要逶過他人,不想面對與承認。我不懂的是,明知這是個因果的輪迴模式(阿嬤對待爸爸的嚴厲,對媳婦的責怪與歸罪),妳卻任由它無明的相續下去?

身為長媳的妳,比誰都更清楚長子的沉重與負擔。爸爸出車禍前夕,才剛和阿嬤因四叔的事大起爭執。那時我們家常常上演的戲碼,就是阿嬤一直以為,身為長子的爸爸為弟妹付出都是應該的,又常常習以為常地責怪爸爸不夠盡力盡心,家中的爭執衝突,往往都是為了叔叔們。爸爸因車禍癱瘓倒下之後,阿嬤才讓我們的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家中庭院的魚池打掉,蓋了因載送爸爸上班就醫所需的車庫。(與阿嬤同住的我們家,沒有什麼實權,以往四叔賣水泥,客廳就堆了一堆水泥;養鳥,家中就是鳥籠處處;養魚,家裡庭院就全成了水族館似的擺設。)家中過年過節人來人去,我們忙不完的廚房瑣事,堆放許多不能亂丟的雜物,誰知與老人家同住的難處? 阿嬤那種大家庭沒有人際界限的思想與做法,妳應該比誰都清楚沒有自己完整小家庭的苦處吧? 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 直到爸爸生病,阿嬤年老失智去養老院,我們才有小家庭的格局。阿嬤那種一大家子才是一家的執著想法,綑綁了我們這一家二十年,讓您辛苦了這麼長的時間。如今妳還要重蹈覆轍地強求哥哥弟弟要有這種"大家同住一起"的期待想法,不是走回頭路嗎?


我相信哥哥弟弟他們已經盡力在自己的工作與小家庭之外,努力配合您希望全家團圓的期待,每逢周末兩家輪流陪伴您。長期以來,哥哥沒有怨言地扮演盡責長子的角色,樓上樓下互通的與您共住,生活瑣事的照料,一切盡在不言中。妳卻常常以"我一個人在看家"的哀怨心態自居;往往細問之下,才知妳一個人的時間其實很短暫,也許剛聚餐過,他們才外出;或晚些你們才有飯局,妳卻先抱怨的等待著。我們母女之間為了妳這種敘述心態,不知有過多少回的溝通,多希望妳能轉化想法: 房子不必妳顧,它不會跑掉;妳的心情才要妳顧,因為它會影響你子女家庭的幸福指數。即使是這樣,好像也很難改變妳想掌控子女的心態與想法。尤其是八月弟弟搬離中和,妳的焦慮與不滿與日俱增。如果我們兄弟姊妹沒有公開的溝通與平時的好感情,不知要因為妳選擇性的說話方式起了多少誤會與紛爭。如果您了解我們平時為了您的事,花了多少心血用email溝通討論,找出最適合您目前的照護型態與生活安排,您應該會很欣慰三個子女在中年壓力頻頻的時刻還有這樣的用心吧!

前一陣子參加表弟暻生的婚禮,席間我們大房這一桌笑聲頻傳,和樂融融,頗令人側目。不知您是否有感覺到,身為這桌唯一長者的榮耀嗎?我是很享受這樣的和諧團聚氛圍。很多時候就記取人生難得的相聚時光,不要以為這些相聚是"應該的",在相處的當下就能很珍惜很融入。而不是一直"要"大家聚在一起,而在一起的時候,妳又不知心神在哪裡地漠然以對。






年輕小姐時代的您,身為長女有許多的責任與自我要求;進入婚姻的您,在長媳的角色扮演下,也是忙碌與壓抑的多;中年先生意外車禍,生活壓力指數陡增,但堅毅的您依然挺過。三個子女都栽培到研究所畢業,三個孫子兩個孫女都這麼優秀可愛,現階段的您,不是應該是安然享受人生的嗎?您一生成就,如此輝煌燦爛。我們子女內心對您多年的付出與承擔都是深深感激著。


生命的傳承,就在這樣的過程裡啊!不要再想要與衰老奮戰,也不要再追憶過往如何的勇猛強健,生命到了這個階段,花實圓滿,是該柔和下來靜靜休養生息,優雅的靜賞人生百態,回歸久已生疏的內在自我,專心唸佛,快樂生活!
 
 
是時候了,放下一切的心理重擔,有形與無形的。身體的衰敗,是有形的,心靈的成長是無限的。每次帶您去美容洗髮,大家都誇獎您是多麼氣質高雅,雍容華貴。這就是真實的您啊!心美,人就美! 大方地接納現在的自己吧! 老年仍有屬於老年的風華。只要您願意,心念一轉,人生依然開闊無比。就像愷愷常常誇讚: 阿給奶奶,您這樣好漂亮喔! 是啊,只要想得開,笑納人生,媽媽您會是最幸福的老人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