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偏心與公平

2010/9/27



ˊˊ
今年兩個兒子都國中生了。哥哥進入緊鑼密鼓的國三備考階段,每天生活都是考試讀書填滿滿的,還好他還願意繼續上小提琴與游泳課,至少生活還有些調劑。弟弟剛從幸褔快樂的小學生蛻變為每天在校幾乎十一小時的私校生,本以為他會怨聲載道,沒想到人緣極好的他,與社區六位同班同學每天坐校車嘻嘻哈哈,倒也上得輕鬆愉快。

兩個孩子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現在都成了嚴格私校的曙光型男。由於哥哥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弟弟自然一去就倍受矚目。小時候弟弟總是望著哥哥的背影學習,拼命想要與他競爭,許多爭執衝突都來自於弟弟隨時要跟哥哥比較的心理。漸漸地,弟弟發展出自己嚴謹認真的特色與自信,走出與哥哥比較的窠臼而有了更寬廣的心理空間。帥氣活潑的哥哥,人群中一眼就讓人印象深刻。一向較占優勢的他,居然會因為弟弟假期考考了個第一名,在老師面前訴苦,說我們偏心,讓弟弟去資優班補習,才能有這樣的好成績,而他從來都沒有去補習過。從不曾覺得哥哥會在意弟弟的表現優異會造成他的壓力 ,因這次事件,才了解孩子心中在乎的,跟我們父母以為的,頗有落差。 於是順勢幫哥哥找了個家教,每周陪讀兩小時,讓他覺得我們聽到他心中的不平了!哥哥也欣然接受。一直以為,我們盡力讓孩子享受平等的一切資源,沒想到,孩子心裡計較的,是他自以為的那些點: 有補習否? 電腦使用時間誰多誰少?誰較常先使用樓下這台快速的電腦............



要做到孩子心中定義的公平,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只是遇到一點,處理一點。就這樣在點點滴滴的修正與陪伴中,希望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們當父母的誠意,與關懷的初發心,不再悻悻然萬事都歸咎於"不公平",久而久之,希望兒子們都能理解,當父母的我們,也在學習啊! 而且是很認真的喔!


選擇信任

2010/12/16

 



上周連續兩天, 兩個兒子各自拿了學校的警告單回家。老二是校慶時打籃球違規被記警告,老大則是假藉同學名義寫情書給老師被記兩次。就讀私立學校十二年的老媽我,早已對私校種種繁瑣校規練就見怪不怪的一身功夫。倒是老大這個警告事件,讓我自己"對孩子的信任"有了更深的體驗。

老大並沒在第一時間把此事告知我,所以我是在讀書會中由另一同學的家長口裡得知此事。在聽她敘述時,腦中其實有在懷疑: 難道愷愷真的有存心捉弄同學嗎? 如果是這樣,是我比較在意的;但以我對孩子的了解,應該不至於如此。我寧願選擇相信他是存著開玩笑的心態,在沉悶的第七節課,想鬧一鬧讓大家開心。聽聞此事,身為母親的我竟最想得知的是情書內容,愷愷文筆如何?並沒有面子尊嚴問題的考量。


通常小孩記過出事,在熟人面前出糗,父母是會覺得沒面子,加強責難處罰。而我真的在聽聞的當下,沒有情緒反應,只想先了解事實,再來決定如何回應。回家問過孩子,聽他敘述,平靜地聊。隔天再與導師連絡,也與兩位家長談過,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畢竟每個孩子敘述的角度觀點,多少不同,從中拼湊出較完整的事實面向,再來談如何反應。

此次事件,原來被他冒名的同學A並不是如告狀同學所說,跑出去哭,而是follow老師教他,如果有情緒上來時可以先離開現場,免得常掉淚被同學笑。 而A同學事後也跟老師與維愷表示,知道愷愷是開玩笑的,並不以為意。還跟老師說,愷愷是班上他認為的好朋友之一。 這跟一開始我聽到的惡意捉弄相去甚遠。且上課傳紙條的同學們在愷愷要寫情詩時是知情的,並不是只傳紙條就被記過。導師也解釋,看過紙條內容還傳,就表示認同這個行為,所以才一併記過處理。但其實她只是嚇唬他們,並沒有要真記過。主要目的就是要愷愷他們以後做事要三思而行,要考慮到可能傷害到別人情感的當時就得有所覺察。 偏偏愷愷往往就是人家起鬨要做什麼傻事,他就是會一馬當先去執行的那個人。國一就是這樣,愚人節整英文老師踢到鐵板,被記過,中午不能睡午覺罰站一周,這次還是沒記取教訓。提醒愷愷,這樣重複的犯錯模式才是我希望他去注意與改進的地方。




我發現,對愷愷,我已不再是過往較持負面不信任的態度。前一陣子猜疑他有交朋友,才會電話費暴增,上課精神不好。嘗試要偷偷調查時,看網誌查檔案,往往自己心情先掉到谷底。有次愷愷發現我上網查他照片檔案非常生氣,親子關係緊張。記取好友阿嬌的經驗談,後來還是自己主動寫簡訊向他道歉。反省自己年少時,男生寫來的情書被媽媽拆開讀過,自己當時的心情也是如此怒不可遏。同理他這種隱私被侵犯的憤怒, 答應他,以後未經同意再也不看了,但也希望他願意主動告知,好好溝通。這樣誠意談開後,反倒親子關係和諧多了。自此他也較鬆柔,願意多談。




想想自己年少成長的過程,一路也是波折重重,但是冥冥之中,好像有guiding angel 的守護,也沒有出什麼大錯。為什麼不相信孩子們也會有這樣的歷程?選擇信任天地之間,自會有它的節奏與美意。會有什麼經歷,都是生命裡必須的功課。我們當父母的,就選擇相信天父地母也會如此厚愛我們的孩子吧!




於是兒子的被記警告,反而讓我很開心,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再一次經得起考驗。

給媽媽的一封信

2010/11/25



 

Dear 媽咪:


難得與您共度一個只有母女兩人的周末,從新竹回到中和,吃個日本壽司的午餐,在四號公園體驗MOA的自然療法,喝喝手工咖啡,再吃個大腸麵線加甜不辣當晚餐,隨即趕赴高鐵返家………對我而言,很難得在結婚後有這樣一個回歸單純女兒角色,沒有孩子家人在旁,只有母女兩人相處的周末時刻。雖然腳傷未癒,回家途中痠疼不已,但心中卻不斷浮起很多想對您說的話,就試試看能否娓娓道來講清楚些吧!



還記得去年有一次周末您來我家中小住時,我特地去租借【內衣小舖】與您一起觀看的事嗎?http://www.etaipei.com.tw/main/ShowBimg.asp?B=94455.jpg&R=0

四個高齡阿嬤,還繼續追尋自己年輕時或因感情,或因家庭,而未能完成的夢想。我試著引導您從電影裡樂觀開朗面對老年生活的幾個阿嬤的角度,看看現在的您還能做些什麼: 多才多藝的您,書法、水晶花藝、撕紙棉畫、日文造詣、唱歌,樣樣出色,可是自2004年患了憂鬱症開始,妳始終對自己沒有自信,自怨自艾,又封閉在身體日漸衰敗的困頓中苦苦掙扎,忘卻了妳生命中還擁有的許多美好(周周有兒孫相陪,日日有兒子共進晚餐,年年有家族旅行,上山下海,還到香港澳門過年.........) 隔日星期日中午,送孩子去樂團練琴後,只剩張容、我和妳,祖孫三代女性,在房角石餐廳裡有了段深刻的對話。我問妳看了電影後,有沒有一些感受? 敏感聰慧的張容,先說了她的想法,說很欣賞那些樂觀開朗的可愛老奶奶們追尋夢想的勇氣;待我再問妳時,妳先是冷漠地說沒有想法、忘記電影內容了,後來張容提到,"妳老是講這些喪氣話,會讓我爸爸很可憐耶",妳才鬆動防衛的心牆,流著淚問:"是我嗎? 妳哥哥是因為我才去日本的嗎?" 我想答案妳自己心裡很明白。

 


那天深度談話後,難得的心開意解輕鬆自在。送您去坐高鐵時,有孫女陪著,有女兒相送,您心情大好,也頻頻道謝,說大家都很孝順很好。也許現在的妳又會說不記得這些對話了,但這一幕對我而言,卻是歷歷如在眼前! 我以為這樣的一場祖孫三代的交心對話,會讓你有所感受,對哥哥平日的孝順與付出能有所看見,但顯然日後妳又落入自我綑綁的窠臼,對周遭的一切冷感以對,重演自苦苦人的戲碼。那時哥哥一人赴日本短期研習,刻意拉開時空的距離,希望你們彼此間的僵局能有些改變。與妳同住這麼久,處女座的哥哥負責認真,對妳一切的醫療、就診、用藥,甚或情緒細微的變化,都細心安排紀錄;即使如此,妳卻常常習以為常地對哥哥發脾氣,任性說些情緒性的負面話語,傷害彼此。我相信心底深處您是知道的:哥哥心裡的沉重,與妳息息相關,卻常常要逶過他人,不想面對與承認。我不懂的是,明知這是個因果的輪迴模式(阿嬤對待爸爸的嚴厲,對媳婦的責怪與歸罪),妳卻任由它無明的相續下去?

身為長媳的妳,比誰都更清楚長子的沉重與負擔。爸爸出車禍前夕,才剛和阿嬤因四叔的事大起爭執。那時我們家常常上演的戲碼,就是阿嬤一直以為,身為長子的爸爸為弟妹付出都是應該的,又常常習以為常地責怪爸爸不夠盡力盡心,家中的爭執衝突,往往都是為了叔叔們。爸爸因車禍癱瘓倒下之後,阿嬤才讓我們的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家中庭院的魚池打掉,蓋了因載送爸爸上班就醫所需的車庫。(與阿嬤同住的我們家,沒有什麼實權,以往四叔賣水泥,客廳就堆了一堆水泥;養鳥,家中就是鳥籠處處;養魚,家裡庭院就全成了水族館似的擺設。)家中過年過節人來人去,我們忙不完的廚房瑣事,堆放許多不能亂丟的雜物,誰知與老人家同住的難處? 阿嬤那種大家庭沒有人際界限的思想與做法,妳應該比誰都清楚沒有自己完整小家庭的苦處吧? 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 直到爸爸生病,阿嬤年老失智去養老院,我們才有小家庭的格局。阿嬤那種一大家子才是一家的執著想法,綑綁了我們這一家二十年,讓您辛苦了這麼長的時間。如今妳還要重蹈覆轍地強求哥哥弟弟要有這種"大家同住一起"的期待想法,不是走回頭路嗎?


我相信哥哥弟弟他們已經盡力在自己的工作與小家庭之外,努力配合您希望全家團圓的期待,每逢周末兩家輪流陪伴您。長期以來,哥哥沒有怨言地扮演盡責長子的角色,樓上樓下互通的與您共住,生活瑣事的照料,一切盡在不言中。妳卻常常以"我一個人在看家"的哀怨心態自居;往往細問之下,才知妳一個人的時間其實很短暫,也許剛聚餐過,他們才外出;或晚些你們才有飯局,妳卻先抱怨的等待著。我們母女之間為了妳這種敘述心態,不知有過多少回的溝通,多希望妳能轉化想法: 房子不必妳顧,它不會跑掉;妳的心情才要妳顧,因為它會影響你子女家庭的幸福指數。即使是這樣,好像也很難改變妳想掌控子女的心態與想法。尤其是八月弟弟搬離中和,妳的焦慮與不滿與日俱增。如果我們兄弟姊妹沒有公開的溝通與平時的好感情,不知要因為妳選擇性的說話方式起了多少誤會與紛爭。如果您了解我們平時為了您的事,花了多少心血用email溝通討論,找出最適合您目前的照護型態與生活安排,您應該會很欣慰三個子女在中年壓力頻頻的時刻還有這樣的用心吧!

前一陣子參加表弟暻生的婚禮,席間我們大房這一桌笑聲頻傳,和樂融融,頗令人側目。不知您是否有感覺到,身為這桌唯一長者的榮耀嗎?我是很享受這樣的和諧團聚氛圍。很多時候就記取人生難得的相聚時光,不要以為這些相聚是"應該的",在相處的當下就能很珍惜很融入。而不是一直"要"大家聚在一起,而在一起的時候,妳又不知心神在哪裡地漠然以對。






年輕小姐時代的您,身為長女有許多的責任與自我要求;進入婚姻的您,在長媳的角色扮演下,也是忙碌與壓抑的多;中年先生意外車禍,生活壓力指數陡增,但堅毅的您依然挺過。三個子女都栽培到研究所畢業,三個孫子兩個孫女都這麼優秀可愛,現階段的您,不是應該是安然享受人生的嗎?您一生成就,如此輝煌燦爛。我們子女內心對您多年的付出與承擔都是深深感激著。


生命的傳承,就在這樣的過程裡啊!不要再想要與衰老奮戰,也不要再追憶過往如何的勇猛強健,生命到了這個階段,花實圓滿,是該柔和下來靜靜休養生息,優雅的靜賞人生百態,回歸久已生疏的內在自我,專心唸佛,快樂生活!
 
 
是時候了,放下一切的心理重擔,有形與無形的。身體的衰敗,是有形的,心靈的成長是無限的。每次帶您去美容洗髮,大家都誇獎您是多麼氣質高雅,雍容華貴。這就是真實的您啊!心美,人就美! 大方地接納現在的自己吧! 老年仍有屬於老年的風華。只要您願意,心念一轉,人生依然開闊無比。就像愷愷常常誇讚: 阿給奶奶,您這樣好漂亮喔! 是啊,只要想得開,笑納人生,媽媽您會是最幸福的老人喔!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珍惜平常

2010/12/8


 

腳傷還未完全痊癒,可能長久沒能運動,免疫力下降,一被老二傳染感冒,便是一兩周的嚴重咳嗽、咽喉炎,夜夜狂咳,五臟六腑都快咳出軀殼了。已好久沒這樣重感冒,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把日常生活裡的健康平安,很自然的忽略成稀鬆平常,隱藏在平常生活裡的許多美好,此刻才顯得珍貴!

在家休養生息的階段,兄弟之間為了母親的事email往返多次。常常在午休過後一check mail,便陷入情緒幽微的底層。人在毫無覺察之間往往最容易傷了身邊最親近的人。媽媽的問題其來有自,但當自己也在身體的衰弱無力狀態,更能體會身不由己的情緒煩惱障。生理的不適,帶來心理的狂亂,心隨境轉,落入負向的互動循環。平日如果沒有針對心的靜定修行,任誰都會掉入怨天尤人的煩躁深淵,不可自拔。對媽媽有深深的同情,卻也感到淡淡的哀傷。畢竟固執的心智自我(我執),沒有深自覺察(覺性)的鏡面反射,是無法輕易退駕。身為子女的我們,也只能力求回歸自我的沉穩中心點,避免被拉入負向的輪迴模式,再陷入另一個無明的深淵!




安於不安,也是一種功課。這一陣子深刻感受到身體的無常脆弱。有幸好好鍛鍊身體就好好珍惜把握,不是健康的狀態就靜靜蟄伏回歸內在。學習與病相處,不歸咎,不心急,有一種對自己的溫柔悄悄升起。就這樣,一向對媽媽的抱怨悲嘆顯得不耐煩與抗拒的我,漸漸也能同理與安慰。在ㄧ次次的通話裡,我感受到自己的日漸柔軟與媽媽堅強防禦硬殼的逐漸解構!但願有一天,媽媽也能回歸自我,找到靜定的力量,繼續踽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