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除草隨想

2009.9.17



Posted by Picasa
昨天下午,一個人在自己家前院整理花園,整理出五大袋的雜草。

幾次請人幫忙整理後,總是心想:這麼漂亮整齊的花園,這次一定要好好維持住。偏偏時日已久,大雨過後,野草滋生蔓延,漸漸就又落入任它自生自滅的混亂狀態。花草若有情,必定也很怨我如此輕易放棄吧!到後來,怡情養性的心靈花園,雜草叢生,亂到一個程度,連踏出去停留的慾望都沒有,漸漸變成了年幼jeter的便便樂園。現在成年後的牠不再在花園如廁,卻每天在花園曬太陽,看行人,彷彿成了牠的私人地盤。



Posted by Picasa
昨日終於下定決心要親自動手拔草,不再仰賴他人幫忙時,心情篤定多了,邊拔草,邊想到佛法裡談到的:人的八識心田:阿賴耶識,又稱第八意識,裡頭含藏著各式各樣累生累世所積集下的習氣種子,有善有惡,時節因緣一到,就有因緣和合而生的種種境遇出現。有形的雜草可以藉手拔除,無形的我執煩惱等心靈的雜草,如何在生起之時,就能明辨而斬草除根呢?又如何讓善因增長,惡緣不生,讓八識心田能漸漸修成淨土?

苦行僧似的,汗流浹背地除著草,心裡所想到的,卻是近來與兒子的種種互動。老大典型的青春期脾氣,常常令我無法招架。互動中,若擦槍走火,不免落入惡性循環。謹記「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時時提醒自己,每一次自己的脾氣發作,就是又再demo一次如何情緒管理的實例,如果自己已經邁入中年,依然無法自我覺察與轉換心境,又如何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這樣靜定覺察的功夫?是否該給他時間,給自己空間,先handle好自己呢?否則豈不是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新的負面種子?情緒是一時的,情感是永恆的,衡量得失, 在情緒生起的當頭,若能體認這只是一時的現象,不要卡在那一點,或是離開現場,或是回到呼吸,讓情緒的浪頭波波度過,靜待風平浪靜的一刻。也許,衝突次數就能漸漸減緩了吧!

於是我就在拔草時觀想:去除人我彼此之間負面的互動因素,不要任由心中的雜草蔓生到無法處理的地步;如果每天或每隔一段時間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除除心中的種種習氣雜草,維持一畝寧靜清淨的心田,就不必像現在一樣,忍耐雜草叢生的亂象,而抱怨不已了。

種種人際關係中,是否也是一樣?去蕪存菁,是時時刻刻的功夫。假手他人,只能有短暫的光景,維護保養,卻是天天的功課。

常常,不想重複自己原生家庭痛苦的爭執模式,轉而費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卻常常在無意中copy了從前的習慣: 對著孩子要求,批評與比較。過去婚姻低潮時,一心只想把孩子照顧好就好了,雖不知,夫妻兩感情不睦,孩子總默默承受著大人暗潮洶湧的情緒,受傷恐懼著。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得把自己先照顧好,與最重要的另一半經營好關係,孩子才不會copy我們的情緒模式,帶到他們未來的重要關係中。突破命運的綑綁,就是來自這樣的覺察與自我省思:整理好情緒環境,不讓惡因種子有滋生的因緣條件,慢慢拔除煩惱障礙,清理出一個芬芳的心靈花園吧!

現在的父母常把孩子當朋友般述說或討論夫妻間的情事,以為孩子能瞭解,進而諒解夫妻吵架的原由;卻不知,每一次的夫妻爭執,都在孩子的心田裡又種下一個害怕父母失和的恐懼種子,即使事後有解釋清楚,但當時的情緒感染,畢竟有印刻imprint的影響。孩子的早期情緒記憶又是那麼地驚人,事後他只記得恐怖害怕的雰圍,不會懂得大人之間的錯綜複雜。如何好好的吵架,吵架後如何好好的和解,不是大人自己說了就算,情感上要真的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兩人之間即使有爭執還是彼此相愛的,才能跳出命運複製的窠臼。孩子的暴烈脾氣其來有自:懺悔過往的無知任性,在孩子小時候所種下的惡質種子,現在要勇於承擔,好好悔過,帶著這樣的體會與認知,希望自己從現在起,情緒的起起落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好耕耘自己的心田,心淨佛土淨,隨而能讓孩子也能享有安穩的情緒淨土吧!


Posted by Picasa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我子維愷

2009.9.9

前幾天,為了愷愷上網的事(因上網時間我們有限制,結果上網沒多久,又斷線當機,他覺得自己權利受損而大發脾氣。),母子倆著實好好吵了一架。隔天早晨六點鐘,我依然起身為他準備早餐,只是還兀自悶著,不想理他。他反倒心平氣和,說不用幫他倒喝的,他自己準備好了。臨出門前,還很sweet的跟我說bye-bye。

怎麼是這樣呢?近來好像只要有親子衝突時,如果他著實發了頓脾氣,好像宣洩鬱積久了的壓力似的,事過境遷後,反而雨過天青的清清朗朗,又恢復了那個可愛體貼的小愷愷。宣洩過後,情緒垃圾倒光了,就神清氣爽了。這好像就是要我們作父母的,給他個boundary,否則他怒不可遏,摔東捶西,都無法消氣。


本來我與杰兩人聯手,進去他充滿憤怒能量的房間,想好好說教一番,卻因看到他那怒目睥睨的眼神,自己也有了情緒。他的這個眼神,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去年上國一時,原本疼愛他的導師,被他這樣瞪過一次,就幾乎快放棄他,好幾次費盡心力的親師溝通,說他不是有針對性,只是情緒上來時就是這樣,但老師還是很在意,溝通無效只好轉班。

也許是天性使然,從小他只要一哭,或生氣,堅持度都非常高(兩歲時做過Stella Chess & Alexander Thomas的先天氣質檢測, 在情緒強度、持續力、精力、及社交能力向度上都很高分);現在進入青春期(人生第二個terrible two),情緒控制更是我最費心的部分。擔心他這樣的火爆脾氣,傷了自己也賠掉人際關係。多少次好言相勸: 與人相處,不要這麼多的意見批判,總是卡在一些不舒服的點上,自苦苦人。 無奈這種習氣,即使是我們成人也很難完全克服,何況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發展他的自我認同,建立自我形象,想要擁有自己的opinion?

杰說那天晚上,本來他也很生氣,但一瞬間,覺察到自己對學生都比對兒子有耐性,又深刻地感受到愷內心無法自我平復的憤怒的苦,整個人就柔軟了起來,就在那時,他也覺得愷愷的眼神也軟化了下來,於是拍拍愷愷的背要他去洗澡(先前他是碰都不讓人碰的),衝突就此告一段落。當杰在述說這一段時,我眼眶馬上就濕潤了起來。我也很能同理這種情緒,但當性格相近的母子兩人都在情緒的當頭,我只陷在”怎麼教都教不會呢?萬一瞪到不良少年,命都沒了,還耍什麼個性?”的焦慮中(近來多起的社會事件,不都是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就沒了性命?),無法平靜下來,只好離開現場,讓杰去收拾。

面對氣質性格跟我較相近的愷愷,往往我看到的是自己過往的影子(自視甚高,批評論斷,衝動,自以為正直,善感細膩),急欲想更正,想教導,不想他也因這樣性格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同樣的苦,卻彷彿是在照照妖鏡般地歷歷在眼前看著歷史重演,愈加對愷的缺點無法接納與寬容。我對他明顯的缺點的不能容納,是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對自己的全部面向無法真正全然接納?常常跟他講著講著,彷彿是在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與叮嚀似的,陷入沈思:是否當我真正能完全接納自己種種的不夠好,不夠完美時,我才能真切地看見他的天生氣質,就是那樣剛好的適合他? 而能放心也放手呢?


Posted by Picasa





近來在讀 孩子需要的九種福分-古老猶太教的教養智慧 ,裡面提到孩子的叛逆行為不過是忠於自己的天性,為人父母能給子女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研究他的氣質,等到熟悉時,再想辦法加以接納屬於他自己的獨特與平凡。而為人父母,最大的盲點,就是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 special,很難去接受他可能只是 ordinary 的 judgment; 而孩子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達到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雖然常常自我提醒,不要預設標準的看待孩子,有時還是難免有過於pushy 的要求-要他人際關係上的圓融、生活規律的遵循、自我情緒的管理。往往在親子關係緊張時,看看他小時候的照片,憶起那些甜蜜記憶,才能繼續有動力前進。

Posted by Picasa




紀伯倫先知,提醒為人父母,孩子只是經由你來到世上,我們只能視他們為箭,把弓拉滿,朝著我們覺得適合他們的標靶射出,過程中,除了提供適合的情緒環境,必要的情感支持,真的也很難再施力些什麼。


ON CHILDREN


And a woman who held a babe against her bosom said 、Speak to us of Children.
And he said:
You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r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以此詩自勉,對愷愷,要有越來越多的溫柔與欣賞,畢竟,他是我初嚐母親角色的實驗品,過程中的生譅、無知、與傷害,全是成長的痕跡,一路走來,我們都在學習,而藉由他,我也才能看見自己許多的自以為是的盲點與進步的空間。我子維愷,也是我最真實的老師呢!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綠房子開幕式!

2009/9/3

綠房子今天開幕式!易經課李老師來了,唐傳義也隨妻出席,連姊夫, 就有三位gentlemen了!

這學期的選書是三明治中年俱樂部,貼切地反映了現階段大家所要面臨的種種問題。過去的選書是在心靈世界打下活在當下的基礎概念,現在則是返回現實人生道場實際作戰了。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精彩豐富的討論內容與歡笑淚水交織的情感分享。

姊夫出奇意外地頒發上學期全勤獎──造型新穎又現代的nordic不銹鋼製計時器,還有親筆寫的鼓勵小卡片,真令人感動!

 
Posted by Picasa



而沒有得獎的Tracy 拼命耍賴硬ㄠ,直呼她才最需要timer, 忘了姊夫是不吃這套的。No pain, no gain,Tracy有本事,這學期好好加油,準時出席了!

還有另一個得獎標準,都沒有人獲獎──體重加減五公斤。人到中年,第一個要奮鬥的,就是新陳代謝變慢,日漸發福的體態。有群體力量共同目標, 總比孤軍奮戰的好。不過上學期還是全軍覆沒。姊夫promise達到目標者的脈衝光獎項不知要擱置多久?由誰拔得頭籌呢?

因著李老師在場,開了瓶40%的Scottish Whisky, 讓一向不知酒醉為何的好酒量如純倒臥沙發。而下午酒足飯飽後能量充滿的李老師開始開講易經的人生哲學活用篇,引經據典(老子、莊子、參同契)的開導我們。首席助教姊夫與姊姊必須隨問隨答,才能接續話題。

常常望著八十歲卻永保赤子之心的李老師,臉上永遠流露著好似無邪嬰兒的童真笑容,要怎樣的無為智慧才能修得如此全然容納的功夫呢?李老師 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要靜坐以養禪定的心,練氣功以養健康的身體,針對我們的問題,一語中的地切中要害,而能不能攝受,轉化心念,奉行道德經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進而心開意解的過著知足感恩的中年人生,就看大家的個人造化了!

不過真的,人到中年,不僅目不明,耳不聰的情形還真的超嚴重。碧葭小姐,老師拿酒要她傳給我,「靜怡」聽成「敬你」,「參同契」聽成「散瞳劑」,「拿手機」聽成「叫小弟」,也太爆笑了!

本學期第一次聚會,就在李老師幫大家加持拍背,唉叫聲連連中,匆匆結束。

想起姊姊給我的生日祝福,是漸入佳境,我也深深這麼覺得!中年並不可怕。年華老去,青春已逝,就是「易與天地準」的自然現象。只要每時每刻,盡心盡力地活過就了無遺憾,就如達賴喇嘛對那位骨癌病患的開示:「人生有生就有死,重要的是,每天有沒有過著有意義的生活。」身為家庭主婦,我們的存在價值是否就是---每天能對上班的先生懷著感恩的心溫柔對話,對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相處與同在,靜定凝神的處理日常生活瑣事,一步一腳印地踏實生活著,呼吸著,這就是最實際的日常修行了吧!盼--隨著時日俱增,這樣的功夫能愈漸純熟,愈能氣定神閒地面對人生中的種種際遇,沒有太多我執的掙扎,只有更多承擔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