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有能無力II

2018/12/6




前一陣子為了參賽,積極練拳練劍。仗恃著自己有瑜珈底蘊的柔軟,常常心急著進入練習,沒有足夠的暖身,打完拳劍後又沒有好好收功,把用力的筋肉放鬆…從七月底至今,膝蓋疼痛到蹲坐都有困難。治療過程中一直找方法,時好時壞。只要一練習拳劍,右膝蓋就又卡卡不適。直到參加瑜珈輪師訓三天研習,核心運動超多,膝蓋反而有好轉。 原來是沒有回到核心!




最近身體的運動,因為有疼痛,所以有更細緻的覺知。原來用拙力練太極,也是一種我執的展現。『默識揣摩』『用意不用力』『神宜內斂』在在提醒自己:練太極,也是一種要在自己身心下功夫的運動。有一點想展現,想用力的念頭,便已失去了太極陰陽平衡的本意。『為而無為』『無為而為』的身體運作,就是讓身體動在覺知裡,腰胯為軸,四肢為輪,一為主動,一 為被動,鬆沉至底,自然可藉力使力;而不是使勁地用腿力去找平衡。練劍的許多單腳站立平衡,越是用力,越是容易傾倒。如果回到核心,找到腿往下紮根的力量,再和『立身中正』『虛靈頂勁』的往上拔伸的力量平衡住,就能穩若泰山。

 
 
所以,找平衡,減去用拙力的習慣,謙卑地照著順序來:暖身,練功,收功; 練習中體會:effortless effort 不用力的力量,不要有一點想要怎麼耍弄的念頭,在平靜安和的心情中行拳練劍。讓身體還原到這份存在的運作本能,減去我執業力在造作的用力與掙扎。就這樣小心地練習著。沒有膝蓋疼痛的這幾個月,還無法有這樣的體會。



 
 
而太極的鬆沉柔軟,和走solo walking行禪時的體會,也略有相似。走到靜定時,身動心不動,身體的動作,回到單純的本能:動,不必刻意,它自然會動;腦海中的念頭,不必叫它念佛或不想,或繼續有浮想,也任由它起起滅滅在那裡,這份身心成了很單純的存在,行如風,立如鐘,眼睛所看到的盡是美好明亮的事物,心中所感受到的是純然的寂靜安好。有時僅僅是鬆鬆地站在那裡,就能看到平常事物裡的美妙顯現:也許是一朵小花,也許是天空中飄過的雲影,也許是狗兒眼神中的一絲歡樂,都讓我的心變的更柔軟更放鬆……我在天地之中,世界在我的心中,就這樣有『能』無『力』地站著,走著,呼吸著,生活著!